抢收水稻、排查隐患……台风登陆后 浙江各地抢险救灾进网红黑料黑料网:网红黑料事件与吃瓜热点全解析查隐患……台风登陆后 浙江各地抢险救灾进行时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分别于8日晚21时25分前后、23时45分前后在温州洞头和瑞安两次登陆,然后穿过平阳、苍南、泰顺,今天凌晨4时进入福建省。
但台风对浙江的风雨影响尚未结束。受“丹娜丝”环流云系影响,今明温州、丽水等地仍有强降水,特别是苍南、泰顺、文成等县市累计雨量较大。
一夜之间,浙江多地出现道路积水、滑坡隐患,还有大面积农作物受损,各地各部门闻“风”而动,筑牢安全网,快速恢复生产。
水稻倒伏 农作物受损 农技人员田间指导救灾
台风过后,温州永嘉多地早稻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给农户造成不小困扰。上午,永嘉县农技专家来到乌牛街道西垟村的稻田基地里及时指导农户开展灾后自救工作,仔细查看水稻倒伏程度、茎秆韧性及籽粒成熟度,分析解决方法。
现场,大棚倒塌、薄膜被吹翻,成片的成熟早稻贴伏在地面。种植户周永乾踩着泥泞,忙不迭给稻田排水,满脸焦急。“今年长势比前几年都好,平均亩产一千斤以上,开始都高兴的很,没想到快收割的时候刮台风。我们一夜都没睡,在家里睡不着,现在只剩下山边的四十来亩稻子,其他的都倒平了。”
周永乾是当地种粮大户,共种植600多亩水稻,受本次台风影响,95%以上的水稻出现倒伏,损失不少。
农技专家杨焕清来到现场指导农户抢收,“它倒平后很容易会发芽,稻谷发芽以后就没有价值了。现在主要就是开沟排水,一有晴天马上抢收。”
杨焕清向农户介绍针对性补救措施:对于轻度倒伏的地块,可人工扶起并扎捆固定,减少稻穗接触地面的机会;倒伏严重且籽粒已基本成熟的,要及时组织收割,避免霉变发芽。
与此同时,台风带来的强降雨,造成台州上万亩水稻倒伏受影响,其中几千亩水稻倒伏严重受灾。全市共组织10多支农技小分队下到田头,指导应对水稻受损情况,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损失。
在临海市杜桥镇沃土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田里,200多亩水稻田出现倒伏,合作社人员正对水稻田进行开沟排水。台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两位农技干部下到田头,查看倒伏水稻的抽穗情况,对农户下一步采取的补救措施进行了指导。
因为合作社的水稻田还处于抽穗灌浆期,因此田里还需留一部分水,有利于水稻后期生长。按照农技干部的指导,合作社负责人和工人将水稻田的积水排出大部分,接下来等天气晴好,他们就会对倒伏的水稻及时采取捆绑扶正措施,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水稻接触积水会出现发芽、品质降低的情况。
同时,黄岩区屿头乡等地4500多亩高山杨梅损失严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为杨梅种植户张方言的300多亩杨梅开展查勘定损工作。经初步核算,张方言预计将获得13.2万元的一次性赔付。
人保财险台州黄岩支公司副总经理张兴浩表示:“从目前的降雨量来看,已经触发赔付条件了。我们想尽快在一个星期左右,完成全区范围的赔付。”
抢险排涝 隐患点巡查排查 织密织牢城市安全网
今天凌晨,台风刚刚过境,温州苍南县渔寮湾社区王孙路段因降雨激增、排水不畅,出现近百米道路积水,最深处达50厘米,一通行车辆抛锚熄火。社区书记柯宗清接报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拉起警戒线。
与此同时,后槽村通往崇安村路段出现多处塌方。巡逻队立即封锁现场,严防车辆误入。
温州苍南水务排水公司也连夜展开抢险排水作业,全力保障道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
苍南县金乡镇城镇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李达介绍, 金乡镇易涝点有三处,就路面上的主路上的有三处。在台风登陆前,迎旭路段明显涨水,积水处最深15公分左右。
苍南水务排水公司紧急调派了两台大功率强排车增援,每台车每小时能强力抽排约250立方米积水,加快排涝速度。凌晨时分,路面积水基本排清,车辆通行已无大碍。
为应对台风,金华各地地质灾害专家、党员干部、地质监测员等组成的专项巡查队伍,全面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
在东阳,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与核工业金华建设集团的地质队员,自7月7日起便驻守于此。他们背着沉甸甸的监测设备,俯身细查每一条裂缝的宽度变化,运用无人机等数字巡查设备,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隐患进行严密排查。
在浦江,巡查人员重点检查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后山斜坡的土体松动情况,仔细查看坡体裂缝是否扩大、排水渠是否通畅、植被是否出现异常歪斜。随后,还对寺坪村的危旧房屋集中区进行巡查,同步对其他隐患点展开“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小范围滑坡隐患、排水堵塞等问题当场处置。